粟裕麾下有哪些出名的战将(一)?
粟裕麾下有哪些出名的战将(一)?“麾下”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原指将帅指挥旗帜之下,代指其直接统率的部下。后来,“麾下”逐渐演化为对他人(尤其是上级、将领或尊贵人物)的一种敬称,表示在其领导或管辖之下的意思。它常用于书信、公文等正式场合中,以示尊敬和礼貌
在古代军事语境中,“麾下”常用于指代将军直接统帅的军队。例如:“愿将军麾下将士奋勇杀敌,凯旋而归”。在现代书面语中,“麾下”也可以用来尊称某人的部下或员工。例如:“谨向贵公司麾下的全体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此外,“麾下”还可以用来表示对将帅的敬称。例如:“近闻公有云长、张飞二弟,皆万人敌,久随麾下”,这种用法强调了对将帅地位和指挥权的认可。
看到上面百度AI文字解释不难理解,就是统帅的手下,陈毅一直是华野司令员兼政委,后成立三野后任职三野司令员兼政委,这种一把抓的说明军委对陈毅的司令员和政委这两项工作非常认可,是无可替代。那么粟裕算不算统帅呢?说实话创建这个话题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是粟裕的粉丝,为了抬高粟裕的威望,他们本意并非想贬低陈毅,但经过各粉丝无限发挥,感觉陈老总在华野地位岌岌可危,甚至可有可无,不少粟裕粉丝甚至发出没有粟裕,陈毅就不可能当上华野司令员兼政委这个角色的感叹,这是多么无知的说法。从红军时代一直到解放后,陈老总在每个区域或领域都是leyu登录入口、主要负责人的存在,大部分时候都没有粟裕。当你查阅正规资料仔细研究历史后,你会发现,你说反了,是没有陈毅,可能粟裕就不会有这么多机会,就不会有这么高成就。为啥就华野会有统帅之争,这些年对一些人的虚假宣传太多了,只要有功绩的有成果的,网络上就有一帮人,不遗余力的替他争功,都什么年代了,当年主席、中央、华东局华野在一起工作的同事,都不比一些只看网络文章的粉丝更清楚一个人?
全面内战发起之初,山野和华中野因为战略分歧,走了一些弯路。尽管陈毅一再上书发电强调一些战略区域重要性,有些人依然不听,坚持分兵南下。在敌人准备进攻首府两淮的时候,依然不肯回师救援,打了海战战役名曰考虑部队冬衣问题,结果在优势兵力下没打胜,部队疲劳,延误了救援两淮的最佳时机,在丢了两淮以后,他们能找出问题所在,主要问题就是两方各自为政,分兵削弱了力量,这个时候要求合兵并由陈老总统一指挥,粉丝们津津乐道的全战区都打了败仗唯独无敌将军创造了七战七捷,作为全区榜样为啥军委没要求让粟裕统一指挥两部分力量?在华野成立的时候,军委让陈毅党政军一把抓,华野司令员兼政委,前委。即便完成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也依然让身在中原局的陈毅来统领三野,任命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没有把粟裕转正。可见在中央和主席心里还是非常清楚陈老总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华野(三野)所有的将军,都属于陈毅麾下。
国防大学在1996年出版一套四大野战军的书籍,大家有兴趣可以搜集来看看,这套书籍无一例外都是写各野战军司令员麾下的将领和各军各兵团组织沿革,包括一些重要的战役等等,到到现在似乎没有看见有官方相关副司令麾下多少知名将领相关资料。即便再怎么鼓吹,官方四大野战军各统帅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其麾下的各级将领也是各司其职,没有哪个人能替代各统帅,解放前没有,解放后就更不会有。过分的吹捧一个副司令,对正职统帅刻意打压贬低是对历史不尊重,当然粟将军在世时对陈老总各种尊敬有加,各种诚服,但几十年后,这些粉丝更是无中生有,故意制造话题,来削弱陈老总在解放战争的功绩和影响,真是其心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