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的地位是不是被过分夸大了?
西方音乐的地位是不是被过分夸大了?西方音乐的地位是否被夸大了?西方传统音乐叫古典音乐,别的地方的传统音乐叫民族音乐,大多数情况下,唱歌和创作要用到的就是钢琴、吉他;民族乐器,比如西塔琴,可以经常出场,但永远是作为西方乐器的辅助和点缀;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基本都在演绎西方音乐,比如祖宾梅塔,杜达梅尔;而民族音乐家的创作,基本只供本国人欣赏;即使在中国提起音乐厅,大家也会先想到交响乐团,钢琴,管风琴,而不是古琴,二胡,编钟。你看老三国的编曲,很多都是以我国民族乐器为主体,西方乐器为辅佐,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理,许多民族音乐也不可谓不成熟;有没有一种可能,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本应是平等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古典音乐的地位被夸大了?或者说,未来这种格局会不会发生改变,世界各地的音乐都有机会走出国门,交汇融通,呈现繁荣多彩的局面?还是说,这种西方音乐为主导的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我表述很不严谨,但意思应该能到
首先西方音乐为主导局面肯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现如今各方面音乐都在百花齐放了,全球音乐走向已经步入音乐文明的星系模型,未来音乐生态或将呈现多恒星系统格局:西方古典音乐、印度拉格、波斯达斯特加赫、中国雅乐等体系如同不同恒星,各自拥有行星般的衍生流派。
这种去中心化的星系模型,既承认历史造成的能量差异,又为文明对话预留引力通道。正如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所言:当最后一个部落的歌声消失时,人类精神的银河将永远熄灭一颗星辰。 保持文明的多样共振,或许是人类对抗熵增的文化策略。
殖民遗产与文化编码,19世纪欧洲殖民扩张时期,西方音乐体系(十二平均律、五线谱、交响乐团建制)被包装为普世文明的象征,通过传教士、殖民教育等渠道向全球输出。这种制度性传播将非西方音乐贬为地方性知识,如印度拉格体系被简化为异域风情,中国宫调理论被归入民族特色。
工业文明的标准化霸权,钢琴的大规模生产(斯坦威1853年实现工业化)、交响乐团编制标准化(双管制确立于贝多芬时代),使西方音乐获得可复制性优势。相比之下,古琴的丝弦制作(需26道工序)、印度塔布拉鼓的调音技术(依赖口传心授)难以适应工业化传播。
一句话总结,西方音乐随着西方文明全球传播,西方快速走向工业化,乐器也随着工业化快速的崛起和流传!
概念陷阱的破除,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实为德语Klassik的误译,原指特定时期的德奥音乐。若按历史连续性考量,印度古典音乐(可追溯至《娑摩吠陀》公元前1500年)或中国雅乐(周代已建制完备)更具古典性。这种命名权争夺本质是话语权的博弈。
非西方音乐体系的现代转化,日本雅乐在明治时期通过岩仓使节团推动现代化改革,发展出既能保持篳篥、龙笛传统音色,又可融入现代剧场声学的新雅乐。谭盾《水乐堂》将编钟振动频率与建筑声学结合,证明传统乐器可突破符号化使用。
一句话总结,由于西方的传播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德国给了“古典音乐”这个概念,随着德国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欧洲的大规模发展,音乐文化的话语权被把握了,非西方文化的进程比较慢,也就是在日本开始逐渐像水花一样快速的传播蔓延起来!
版权体系的西方中心性,ASCAP/BMI等西方版权组织主导利益分配,导致非西方音乐益受损。印度电影配乐大师A.R.拉赫曼直到2009年才通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突破此体系,反映出结构性不平等。
音乐教育的认知殖民,全球90%的音乐学院以西方视唱练耳体系为基础,造成音乐认知的视网膜效应:中国学生能辨识减七却难辨古琴吟猱的微分音变化。柏林世界文化宫2018年实验项目证明,经三个月训练,西方听众对甘美兰音乐的接受度可提升47%。
数字时代的去中心化传播,Spotify算法推送使图瓦喉歌(Khoomei)年播放量增长320%,TikTok上#guqin线亿次播放。流媒体平台正在重构中心-边缘的传播路径。
人工智能作曲的跨文化实验,Google Magenta项目已实现笙与电子音乐的算法融合,2023年央音开发的古琴AI能生成符合二十四况美学的新曲。技术工具正在消解创作层面的文化隔阂。
补充下:随着中国音乐文化、印度音乐文化、东南亚等等地区特色音乐文化的都发现了一些特色的传承的音乐,随着工业化全球化普及,随着教育和版权的全球化推进,随着互联网数字化和AI的助力,各方面音乐都在百花齐放,就连地方戏都出现在全球舞台,例如东北二人转随着赵本山就开始出现在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区!
新制度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认证体系正在重塑价值标准,韩国盘索里、蒙古长调等23种音乐形式已获国际法理地位。这种制度性承认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跨界融合的创造性转化,冰岛作曲家Ólafur Arnalds将北欧民谣与AI算法结合,获得格莱美提名;中国作曲家陈其钢在《京剧瞬间》中让京胡与管弦乐展开复调对话。这类实践正在改写融合音乐的权力关系。
青年文化的再诠释,K-pop通过将传统四物游戏节奏融入电子舞曲,创造全球性文化产品;中国自得琴社用古琴演绎《哈利波特》主题曲获YouTube千万播放。Z世代正在用新语法重构传统基因。
所以未来的音乐形态,肯定不是西方音乐一家独大的地位了,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曲也随着古筝的魅力走向全球,出现在欧洲街头。同样中西文化融合,很多地方小众音乐融入到一些音乐当中,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例如刀郎在2023年之后善于整合多方面乐器(中方、西方、地方小众化乐器一起)打造很多有趣的音乐形式,所以这种局面逐渐在被打破,逐渐在形成多样化形态,有一些小众乐器的教学,培训也很火!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曲事”和我一起交流!
在音乐、哲学、数学、逻辑学等需要高度抽象、想象、思辨能力的领域,这里的落后是一目了然无法否认的!而且还是处于极其落后并顽固否认的状态!连带的恶果就是,很多人毫无根据胡言乱语地否认西方文明!尽管他们现在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器物享受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甚至连他们否认西方文明的工具手段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除了荒诞不经的“逻辑”。
三湘都市报4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罗艾敏 整理)202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生效,新规为原农村户籍人员开辟了“返乡落户”通道,并规定回迁人群、条件等。
大象新闻记者 林林4月29日,记者发现,此前引发热议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肖飞出轨事件中提到的规培住院医师董袭莹,其相关论文已在知网无法检索。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28日报道称,由于全球多国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予以强烈反击,尤其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农产品的一系列措施,美国农业部门已遭受巨大损失。美国农产品运输联盟负责人更是直言,美国农产品行业的全面危机已经到来。
#辽阳一饭店发生火灾致22死3伤 ,当地回应:火已扑灭,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大河深一度 #大河看见 #辽阳
4月17日leyu官方app下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和《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项目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要知道该小区在2007年开盘时,物业费就高达6元/平,每个业主仅物业费一年就要2万多元,现在看也是不算低的。
江苏无锡一六年级学生放学时自行摔倒致牙唇受伤,家长以学校监管不力索赔8万元,法院驳回诉求认定学校无责,引发社会对校园安全责任界定的讨论。核心判决依据:1.
与其写故事,讲故事。不如演故事。 与其演故事,不如让每一天变成好故事。 记录@她解忧 团队的精彩故事。 为她解忧,从健康、情感和成长角度关爱